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2008年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规格相当于常委,众多民众拉横幅哀悼

2022-03-25| 发布者: YY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2008年8月20日,我国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华国锋同志在北京因病救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7岁。8......
无广告解析接口 https://www.8090.la/

2008年8月20日,我国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华国锋同志在北京因病救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7岁。

8月31日,经历了一场秋雨后的北京天气十分明朗,前来悼念的人都聚集在八宝山,与华国锋先生作最后的道别。

而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规格相当于常委,众多民众拉横幅表示哀悼之情。

规格颇高,来者广泛

华国锋先生的一生辉煌而又伟大。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对待工作一直恪尽职守、敢为人先,为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因此,他的遗体告别仪式的规格也是按照常委级别举办的,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人群也十分广泛。

在礼堂的正中央,华国锋先生面露微笑、神情安详地躺着,身上有党旗覆盖,遗体周围有鲜花环绕。

在灵堂的两侧,摆放着许多高层领导敬献的花圈。

前来参加华国锋先生告别仪式的人很多,上到国家的高层领导,下到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与他告别。

花圈摆满了整个灵堂,而这些花圈也象征着大家对华国锋先生的瞻仰和敬重。

告别仪式于当日九时三十分开始,前来吊唁的人都在东礼堂外排队缓步进入礼堂和华国锋先生的遗体告别。

他们中不仅有党内的高层领导,还有来自科技、文艺、教育、体育、卫生和军队等众多领域的优秀人士。

由于前来悼念的人很多,华国锋先生的妻子韩芝俊在儿女的陪伴下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宾客。

华夫人此时已经是近78岁的高龄了,在接待时步履有些摇晃,儿女们都劝说她去休息室休息一下,她却笑着摇头说:

“这么多人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吊唁,更有的人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告别仪式,我们不能辜负了人家的心意啊”。

儿女们见母亲如此坚持,便不好再说些什么,只能继续陪着她接待前来悼念的各界人士。

可能是接待了太多的宾客或者难以接受华国锋先生已经逝世的事实,在人群中,华夫人显得有些疲惫,但是她的神情坚定而又温和,目光中也流露出慈祥。

前来慰问的人中,有不少都是老一辈革命家和现任领导的子女以及和华国锋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老战友,由于他们都希望亲自向华夫人及家人表示慰问,所以告别仪式进行得很慢。

后来,考虑到华夫人年事已高且正处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为了节省时间,后来的悼念者不得不六人一排、三排一同向遗体鞠躬致敬。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华国锋先生的灵柩由八名身穿礼服的军人抬起,并由两名持枪军人护卫送上灵车前往殡仪馆火化。

就这样,华国锋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群众自发,缅怀伟人

和礼堂内的深情、肃穆一样,礼堂外的广场上,也有不少民众自发前来悼念华国锋先生。

他们拉起横幅,举起画像,和自己尊重与爱戴的伟人作最后的告别。

广场上最为显眼的是一位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他拉起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描述华国锋先生伟大的一生的颂词—“顾全大局胸怀坦荡,丰功卓著英名永存”。

旁边也有不少民自发地轮流替他举起横幅,以表示他们对这一颂词的认可。

除了这位中年男子外,还有八位专程从湖南赶来的中年人也在广场上拉起了一道横幅:“深情怀念华老,永远学习华老顾全大局、高风亮节的精神”。

在横幅的两边,还有两个人捧两张泛黄的华国锋先生的画像进行悼念。

这些民众的自发性悼念活动,足以见得华国锋先生在民众心中的重量。

这些悼念横幅上的文字,都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们举起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横幅,更是对他一生的肯定。

华国锋先生的离开,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多位高举华国锋先生画像和悼念横幅的民众目送着华老的灵车从他们面前缓缓驶过而久久不愿离去。

传奇一生:从游击队员到主要领导人

华国锋先生于1921年2月在山西省交城县的一个制革工人家庭中出生,本名苏铸。

后因革命工作的需要,便改名为华国锋,寓意为“复兴中华民族、效忠报国的革命先锋”,以此来表明他的革命斗志。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并不安定,这样的社会状况使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小就有着浓厚的爱国之情。

学生时代,他曾目睹过军阀混乱、列强侵略,劳动人民过着苦不堪言的困苦生活。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更加肆无忌惮,他们的恶行令人发指,此时的华国锋非常愤怒,立志要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国锋毅然放弃原有的生活,投身到抗击日寇的英勇斗争中。

1938年6月,17岁的华国锋正式加入了抗日游击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将名字改为了“华国锋”。

同年10月,华国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因为年少时的经历,华国锋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于是他在入党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

为了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他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亲自给煤矿工人、农民和妇女儿童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够和共产党联起手来共同抗日,为共产党的抗日游击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打破敌人对经济的严密封锁,他提倡减租减息,带领广大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

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粮食问题,还发动群众向根据地输送粮食。

除了领导群众运动,华国锋还亲自带领武工队和敌人展开游击战,团结农民、工人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游击区、攻占区建立抗日政权,从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后,华国锋并没有停下手中的革命工作,他先后担任了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晋绥八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曲县委书记等职。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试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华国锋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展武装动员活动,发展民兵等武装力量,并领导他们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此外,他积极组织民兵对顽固势力开展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工作,吸引了不少敌军士兵投诚,加入到了人民军队中。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让人民过上平等的、不被剥削和压迫的、宁静的生活,华国锋积极参加作战,全力打击和消灭军阀等反动力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担任交城县委书记、阳曲县委书记期间,他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土地问题的明确指示,领导交城、阳曲等地的土地改革运动,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他还鼓励群众踊跃报名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古交、太原等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1949年初,28岁的华国锋南下湖南,开始了在湖南的任职生涯。

他先是担任了湖南湘阴县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

那个时候,湘阴刚刚得到解放,百废待兴,华国锋上任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展开各项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

他带领南下的工作团成员和当地的党组织同志深入基层,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并放手发动群众,湘阴县的建政、救灾、剿匪、生产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随后,华国锋又被调往湘潭县开展工作,先后担任了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等职务。

由于当时正值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华国锋一边研究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指示,一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领导当地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大幅度增产增收。

1956年后,华国锋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文教部部长、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务、湖南省副省长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在任期间,华国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全省的各项工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他先后主持修建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

除此之外,他还十分重视和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项目,还将该项目作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在工业领域,除了发展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外,华国锋还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行动上的帮助。

在交通设施领域,他领导修建铁路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不仅方便了人民的出行,还带动了沿线各地经济的发展。

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使湖南的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还使湖南的交通建设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除了支持生产和交通领域的发展工作,华国锋还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和文化教育工作。

他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条件。

在文艺创作方面,他鼓励文艺工作者积极摆脱旧文艺的影响,并对旧文艺进行改造和革新。

对于湖南当地的文化遗产,他也十分注重保护与发展。

1971年初,华国锋由于政绩突出,被调到国务院工作,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之后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同年8月,华国锋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主要负责协助周总理开展农业方面的工作。

为了保证全国的粮食产量能够稳定增长,他积极探索,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华国锋在湖南任职期间就很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项目,被调往中央工作后,他仍然关心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杂交水稻的研究不仅能够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将会使中国的粮食生产再上一个阶梯。

除了重视农业的发展状况,他还十分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主管政法和科学方面的工作期间,他领导了很多国防项目的研发工作。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举国哀痛。

周总理逝世后,他所负责的工作全都落到了华国锋的身上。

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提议暂时由他来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同年4月,华国锋正式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这一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这一消息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几位领导人的相继逝世使党内外一时陷入迷茫的境遇中。

这时,华国锋同其他领导人一同商量后决定挑起大梁,将党和国家重新引领到了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地发展社会主义。

同样是在这一年,华国锋的母亲也逝世了。

由于当时公务繁忙、国事在肩,他无暇参加母亲的葬礼,也没能去送母亲最后一程。

自古忠孝难两全。

他深知自己的肩上负担着全国人民的期盼,扛着国家的未来。

所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将对母亲的思念与哀痛埋在心底,收拾好情绪,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没有一句怨言。

舍小家,才能顾大家。

华国锋先生与夫人并肩作战六十余载,感情深厚,相敬如宾,家中事务他从来没有操过心,全部交在妻子手上,自己则一心扑在事业上,一心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1980年9月,华国锋相继辞去在中央的领导职务,将建设国家的任务交给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而自己则退居幕后。

后来,华老远离公众视野,过起了平静而规律的生活。

他晚年的生活有两大爱好:书法和葡萄。

由于出生在革命年代,兵荒马乱,根本就没有整块的时间学习、练字,经常是忙里偷闲拿起笔写写画画,也养成了随手写字的习惯。

后来,华老把这个习惯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仅自己时常练习,还经常向书法界很有名望的人请教。

除了书法之外,华老还开始研究如何种植和管理葡萄,并时常与人切磋葡萄种植的经验。

华老的晚年生活过得也低调、节俭,有人曾说:“晚年的华国锋同志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人。”

曾在他身边担任过警卫工作的曹俊洪回忆说,他有一次去看望华老时,发现他的衬衣领上有个厚厚的补丁。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换件新的时,华老只是随口说了句:“我穿衣服很随便,这件还能再穿。”

不仅生活过得节俭,华老还十分随和、平易近人。

当有人想要和他合照或者向他求字时,他都会欣然答应。

华老平时很少出门,不愿兴师动众,给别人带来麻烦,但是每年有两天是必须出来的。

每到毛主席诞辰和毛主席忌日的时候,他都会带着家人和工作人员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并亲自喊行礼令,带领大家向毛主席三鞠躬致意。

这个传统,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虽然从领导职位上退了下来,但是华国锋同志对国家事业和人民的关心从未停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那几年,华国锋同志仍然关心国家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几乎每年都会出京,到全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此外,他还十分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并常说:“只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比什么都好。”

华老最后的遗憾是没能看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

看奥运会一直是他的心愿。

2008年8月1日,华老病愈出院,当时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剩一周时间,家人以为能了却他的心愿,可是事与愿违,华老因为病情恶化再次住院,而这一次,他再也没能出院,而看奥运会的心愿最终也没能完成。

被铭记的英雄

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工作还是后来的国家建设工作,华国锋同志始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

2021年是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

2月20日,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如期举行。

此次座谈会从“四个纪念”出发,赞颂了华国锋同志党性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初心,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光明磊落、清廉自律的高尚品质。

高度评价了华国锋同志的一生,肯定了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对党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对党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华国锋同志永垂不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YY资讯网 X3.2  © 2015-2020 YY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