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凶宅房屋中介:我把凶宅卖给失独、丧偶、无亲眷的三悲人…

2022-03-24| 发布者: YY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本文节选自《人生万花筒:探秘10种小众职业》,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2012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
一体化预制泵站生产厂家

【本文节选自《人生万花筒:探秘10种小众职业》,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

2012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一直向往的大城市B市。刚找工作的时候,只想着尽快赚钱,能在B市早点立足,让在农村的爸妈有面子。然而,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和劳动力。背景条件极其一般的我,简历投出去几百张,能有回复的工作,薪水都不合我意。

那几年正是B市房产行业的鼎盛时期,校招会里的房产经纪公司承诺的员工「每月20万提成不是梦」「今天别人找你买房,明天你买自己的房」,让我浑身热血沸腾。

我略一思索:B市的居住人口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少,有限的房屋自然会成为香饽饽。如今二环的一套楼都一千多万了,按照某些地段的提成来算,果真能月入20万。

就这样,我没有经过任何的考核或实习,就加入了一家全国连锁的房产经纪公司卖楼,成了个名牌上写着「房产经纪人」的小白领。然而,这个工作,说白了就是个「销售」。

公司仅仅在头部城市就有五十多家门店,每个门店的销售有十几个,按照业绩,被分配不同资源的房子,每个季度重新排名一次,重新分配。

其实,这样会让业绩不好的同事陷入恶性循环中。资源越差的房子越难卖,而没有销量,自然就没有业绩,下个季度又如何翻盘呢。我们门店的两位销售冠军已经连续一年半保持着冠亚军业绩了,他们手头上的房子,不是郊区别墅,就是近地铁的规整公寓新房。

B市从来不缺有钱人,这样的房子,交易金额巨大,提成也特别高,几乎是刚一放出,就会被很多等在「候补名单」里的买房人抢走了。他们两个虽然在名义上还是普通的「房产经纪人」,可身家早就超过了一般的小老板。

因此,第一个季度的销量是最重要的。可这是一个现实的竞争环境,我是资历最新的员工,与上个季度排名垫底的同事分到的房源差不多,比如同一个小区的两栋楼。

莫名多出一个竞争者,我自然地受到了所有人的排挤,先把我pass出局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

做销售,找客源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售卖的小区,同事们早就摸清了有购房意向的人的出现时间和线路。一旦有新客户上门店咨询,他们也总能精准地找到客户的需求,风风火火地带客户去小区看房子。

我是个完全没有销售经验的新人,不懂得一些营销的话该怎么说,没有人肯教我经验和诀窍,出门「拉客」也从不带上我。

不出所料,我在第一个季度的业绩惨不忍睹,没有提成的收入。公司的底薪非常低廉,我连路边的煎饼摊都舍不得光顾,租房交通等基本支出一直靠啃老。

我拿不到好的房屋资源,只能捡其他销售不要的郊区房、旧房来卖,甚至有些房屋都快到市区分界线了。

为了打开自己的突破口,我省吃俭用给销售主管送了两条软中华,恳请前辈可以提点一下我,可他竟然想「潜规则」我。

被我拒绝后,第二天他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我手下的几个郊区房房源分配给了其他同事,扔给我几个「钉子房」,阴阳怪气地告诉我:「你业绩太差,能卖就卖,不能卖走人。」我稍微一看房屋简介,发现竟然是几个「凶宅」。

凶宅,顾名思义,要么是以前曾发生过凶杀案、火灾等恶性事件的房屋,要么是身处深山老林,有过「闹鬼」现象的房屋。并且,这些房屋被冠名为「凶宅」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对保守的国人始终相信,那些房子会对人的气运、健康、精神产生不利的影响。

有些房子是天生就「凶」,建的时候犯了风水,谁住进去都要付出点代价;有些房屋是因为住过的人发生了不幸的事件,让人们觉得这种「晦气」是持续性的,能躲则躲。可是,凶宅也并非一无是处。由于无人问津,他们的价格只有市场价的40%-70%,有些市内凶宅的地理位置甚至还十分优越。

既然堵上了前程来B市,大家的竞争和排挤反而让我生出一股勇气:你们给我凶宅,我就要把凶宅卖出去。

于是,那段时间,我挑选了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凶宅,打上了「廉价学区房」的标签,准备卖给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生活压力大,低廉的价格应是最大的吸引力。可是大多数潜在客户稍一打听就知道我卖的房子「不吉利」,便再也不联系我了。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房产中介人不得向买方刻意隐瞒任何房屋「前世今生」的信息,一旦被查出来,我们可是要吃官司的。所以,「凶宅」这个标签是撕不下来了。

正在忧愁手里的房子怎么卖出去的时候,同事为我推荐了一个老妇人。这位老人没有儿女,老伴去年因肺癌去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她自己年纪大了,没有亲人朋友,也没有收入来源。

老妇人家里本来有一套三室一厅的老屋,可是她一个人觉得太空旷,也没有精力打理。如今刚刚卖掉自己的老屋,想长租一个楼下有超市的、小一点的房子自己住,用两个房子的差价钱度过余生。

可是,能符合她报出的目标价格的房子,也就只有我手上的几户凶宅了。我同她实话实说:房子的状况确实不错,地理位置甚至可以说是绝佳,但这间房子以前发生过不好的事情,第一任房主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后来在监狱里也自杀身亡;第二任房主全家出车祸死亡;如今的房主是继承遗产得来的这套房子,然而根本不敢住,直接挂在了我们中介,说或租或卖一切随意。

老人家如果有所顾虑,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没想到,她当即决定了长租,直接付清了五年的房租。

临走时,她跟我说:「小姑娘,你还年轻,有些事情你还不懂。我根本不忌讳哪里不吉利,我只忌讳活着。像我这样一个人,又老又没用,活着或者死了都没人在意,连个猫啊狗啊的也不敢养,万一哪天自己没了,留下个活物也像我现在这样,睁眼就是自己一个人,那我不是造了孽了,还是别给这世上的活物添堵了。我倒是巴不得房子里的什么东西把我带走,那样我就再也不用一个人在这世上受苦了。我这一天天的,难受啊……」

这是我入职以来卖出的第一栋房子,心里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只觉得周身都淹没在老人家的孤寂中了。

可是,业绩的压力让我很快忘记了别人的悲伤,反而是这次歪打正着的客源让我眼前一亮:对,我应该开发独居老人作为我的目标客户,最好是失独、丧偶、无亲眷的「三悲」老人,他们虽然迷信观念重,但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什么凶宅不凶宅、闹不闹鬼的,在他们眼里都是浮云,他们唯一在乎的只是少花钱,留一点「棺材本」度过不多的余生。

我的同事们盯住的目标客户全部都是买房的主力——中年人。老年人的市场,我可能是专门开发的第一人。既精准了目标群体,又没人跟我抢客源,我势必要把以前落后的业绩追上来。

这样的规划下,我开始勤快地去一些老人院、医院、老式小区贴广告,广告的侧重点也从以前的「位置佳、价格低」变成了直白但更吸引眼球的「我名声不好,但我是个好房子」。

我跟一些医院和老人院的「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讲好了合作共赢,如果有患者或患者家属想找医院附近的便宜房子,请他们推荐我。特别是年纪大的、生活质量不高的患者和家属,每推荐一单我就给一些佣金。

下班后,我也会多绕路走一走B市的老街老区,跟大爷大妈们唠唠家常,发发名片,混个脸熟。那里的常住户多数年纪较大,也可能有我目标中的「三悲」老人。

因为他们年纪大,购买力低,以前的房产中介人根本不会把老年人群体纳入到目标群体中,所以他们唯一能想到的中介人,并且愿意帮老年人找房子的中介人,也就只有我了。

当客户找上我后,我绝不隐瞒「凶宅」的一分一毫,全部和盘托出。一般情况下,若真的是「三悲」老人,也不那么在乎房屋的名声好坏了。我当中再劝说几句:「人是活的,鬼是死的,活人还能让鬼给忌讳了?哪个鬼生前不是活人,哪个活人以后不变鬼?这种东西都是信其有不信则无,咱都这么大岁数了,谁还在乎这个。人呐,一辈子就是活个通透。」

就这样,仅仅一年半里,我连租带卖,出手了共19套或多或少有些「不吉利」的房子,业绩一下从公司的倒数几名跃进了前十,因为这些「钉子房」的提成高,整年下来,我的收入并不比一些售卖高档小区的同事低。

业绩上来后,我本有机会拿到一些别墅、新房等好的房源,但我发现自己在做「凶宅」生意上越来越顺手,干脆一直做了下去。再加上,我也更喜欢跟那些没有生活烦恼的老年人交流,彼此都更坦诚,不像中年人那么焦急,也不像年轻人那般浮躁。

陆陆续续的,我也得知了几位我经手的老人孤独地死在「凶宅」里的消息。其中有两位老人,因为没有亲眷,没有固定的联系人,在「凶宅」里过世了几个月都没人发现。

恰好是物业进行每年例行的安全检查,发现这一户的楼梯间里堆了易燃杂物,有安全隐患,物业几次三番上门敲门都没有反应,按照规定打开房门后,发现老人的尸体都已经化成了白骨。

而那个原本被称作「凶宅」的房屋,早就断了水电、屋里堆满杂物、苍蝇满天飞,更加坐实了凶宅「晦气」「有死人」的称号。

作为房产中介公司,当这样买断凶宅的「三悲」老人去世后,我们就成为这间房屋与市场唯一的连接了,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担起几户住宅清理的责任。还好当时B市已经出现了「上门入殓师」「往生房间清洁」等新兴职业,预约后很快上门服务,高效便捷。

后来,我甚至跟这几位也成了朋友,彼此互相介绍客源,当我得到了警察的消息,就直接给他们打电话。在房间清洁修缮好后,我再重新将这些「凶宅」放到市场上进行新一轮的租售。

不过,在经手了几位「孤独死」老人的事件后,我再也受不了那种压抑揪心的气氛,心理上对于年老的恐惧达到了顶峰,一看到老人家孤苦伶仃地来问房子就想哭。

那时正值2016年6月份的大学生毕业季,高校的扩招让越来越多的95后年轻人漂在B市,对于房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可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来的钱在B市租房?

以当时的行情来看,大学毕业生月工资平均5300,五环边上近地铁的三室一厅中的一室,房租高达每月3500。而B市郊区一套「集装箱」里的二手公寓,也要炒到六七百万一套了。可以说,除了富二代,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想靠攒工资在B市立足,简直是天方夜谭。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光顾我的「凶宅」业务,一是年轻人不信鬼,几乎没有封建迷信的思想,有些人还觉得住「鬼屋」很酷很刺激;二来最重要的,是低价格的诱惑。于是我迅速加入了各大高校的论坛、微信群里,每天都发布「对折出售/出租」的房产信息,如此巨大的折扣,让年轻人们纷至沓来。

2017年初,有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小王,以仅仅97万的价格,分期付款买了我手下的一个56平方的「鬼屋」。这套小户型的房子是个两层的loft,盖了有二十几年了,外表非常之老旧,周围的邻居都是上了年纪的「老B市」们,楼下除了一个煎饼摊子外,连个小卖部都没有。这房子坐落在B市寸土寸金的金融街旁边两条街处,出门走上七八分钟就有地铁站。听说过上几年,这片老旧小区兴许能赶上拆迁,这样的一套房子,可谓是「前途无量」呢!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自然没有平白无故的好房子。听说只要住过这房子的人,或死或疯,如今房子会半夜无缘无故地开窗,墙壁里渗出红色的液体,天棚会传出玻璃球弹在地上的声音,马桶里会涌出一团一团的头发,而只要人在屋子里待上个几分钟,就会心悸呕吐、不由自主地想自残……

这些,都是邻居大妈绘声绘色地告诉我的,别说小王,就连我听了也觉得过于夸张。这种「邪乎」事儿,稍一传出来就会变了味道,除了前几任主人确实不得善终的事实,其他的那些「诅咒」,估计只是老房子年久失修的正常现象。

小王买下这套房之后准备重装,然而就连装修师傅都不敢上门,整个小区的邻居和物业更是没一个人敢跟他说话,生怕沾染上什么「晦气」。小王只好自己动手,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样家具,就和未婚妻搬了进来。

住进去后,「邪乎」的事儿倒是没有发生,可周围人的议论却差点把他们两口子逼疯:一次小王因为更改地址的事宜去街道办事处咨询,从柜台到后勤,只要一听到他家房子的地址,立刻躲得远远,像看待一个传染病患者一样。小王忿忿不平,本来还想用「剔除封建思想糟粕」的理论教育一下这些迷信的人,结果前台一个小姑娘竟然当场哭了出来,捏着脖子上的护身符对准小王:「我刚看完《咒怨》,电影里面跟住在里面的人有关系的,都得死!我求求你了快走吧!我还不想死啊……」

房子卖出后,我出于工作原因,一直跟小王保持着联系,并为他提供一些售后的服务。小王郁闷得多了,也会把这些遭遇讲给我听。一来二去,我们二人也算成了朋友。

一次去吃烧烤,我由衷地赞叹他的勇气,并给他讲起了自己工作初期,在B市漂着的那种穷苦和迷茫,表示理解他不得已的决定。

「但是,」我继续说,「把『鬼屋』当婚房,这事儿我可干不来。就算再苦再穷,以后你还得在这屋子里生孩子养孩子呢,难道就不觉得瘆得慌?我爸妈都是农村的,他们要是知道我住『鬼屋』,应该宁愿把我拉回去种地,也不会让我买这房子的。我还以为,这种房子只有老人家才不忌讳呢。你到底咋想的,房价就那么重要?」

小王苦笑了一下:「我虽然不信鬼神,可谁愿意买一个不吉利的房子呢?可我若不买,丈母娘就不让媳妇嫁给我。我哪来的钱在B市买那些『正常』的房子?下下辈子都没可能。买了这「鬼屋」,一边还着小一百万的房贷,一边还得和媳妇瞒着家里人,别让他们知道这房子「不吉利」。别人家买房都是喜事儿,我家买个房子跟碟中谍似的!我跟你说,这一届老人普遍不行,一点都不理解咱这一辈人的压力和苦楚,不理解就算了,家里父母还催我结婚,成天给我添堵,说隔壁家都抱上二胎孙子了。从早到晚说自己心脏不好,腰酸腿疼,都是被我不结婚给气的。

「你是不知道他们催婚的手段,什么『不结婚就是存心让家里绝后,我跟你爸都没脸抬头做人了,没结婚就是生理心理上有问题,连带着祖宗十八代都有问题』。我就纳了闷了,我一个有学历有工作的男青年,没偷没抢没犯罪,怎么就让父母抬不起头了?就因为我没结婚?」

他闷了口酒,继续说:「网上那些公众号每天都在骂我们这些没房没车的外乡男,说没房子就没资格给女人幸福,女人如果不要房子结婚,那就是蠢,就是赔。我如果想让爸妈抬起头来做人,就必须先结婚。想结婚,就必须先有一套房子。所有人都是房子房子房子,什么情分、时间,都不重要。要不是因为房价,我能跟『鬼』住在一块吗?」

听了小王的「哭诉」,我心里也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转眼看看我自己,还不是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漂在B市,虽然工作上有了些许起色,但人生大事也是遥遥无期。作为女性,我特别理解娘家人对于房子的「渴求」,毕竟在中国观念中,嫁女儿嫁女儿,是要把女儿送出去的。房子不仅仅是一套住宅,更是今后对女儿的一种保障。

可是从小王的角度上来讲,他又何尝不是被生活压垮了尊严和希望,以至于做出了「住鬼屋」这样的决定呢?世人总说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最艰难,可在我看来,青年人承担的重担,未必就低到哪去。曾经的棱角和桀骜,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被磨平的罢了。

然而,也不是所有买下或租下「凶宅」的人都是这么孤独或怨气冲冲。2018年,我接待了一位陆女士,约50岁左右,离异丧女,衣着裁剪得当,说话也很有礼貌,看起来经济条件还不错,专门找闹鬼的房子住,还必须得是闹女鬼的。

我最初以为她不过是个年轻些的「孤独老」中的一员,后来见到本人,面色丝毫没有以前那些老人的绝望和悲凉,反而有一种强烈的激情,不达目的不罢休那种,于是以为她会不会是某个电视台的编导,要专门找鬼屋拍摄特定节目的?

可其实吧,都2018年了,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世界上哪有什么鬼啊神啊的,所谓的「鬼屋」和「凶宅」也无非就是几个巧合和人云亦云瞎传出来的。世界上这么大,碰巧发生点啥事儿,在如今的科学年代来讲,一点也不奇怪。而且,随着我在房产中介卖了几年「凶宅」后,这个标签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让人闻之丧胆了,而且最「凶」最出名得那几套已经被我出手了,这个时候还有人特意要「凶宅」的,真是奇怪得很。

生意上门不能不做。筛查之后,按照她的要求,我给她推荐了两户符合她要求的独栋别墅,一处在B市的深山里,另一处在B市与外省的交界处:闹年轻女鬼,半夜能听到女人哭,附近有水。严格来讲,这两套根本不算「凶宅」,也没什么「闹鬼」的实际证据,但是流言这个东西,说一说就有人信了,加上我胡编了几句,这位陆女士并没有多问,爽快地同时付了两个别墅的租金。

然而三个月后,陆女士再次来找我,问我还有没有其他「闹女鬼」的房子。我吓坏了,住「鬼屋」的,要么缺钱要么不要命,她一个正值壮年的大活人,怎么就跟「闹鬼」过不去了,莫非专门找一些人迹罕至的「鬼屋」,做毒品买卖或走私犯罪的勾当?

这一次,我要求她必须提供所有身份和过往经历证明,并给我一个合适的理由,否则我不会再向她提供信息。没想到,陆女士突然哭了起来,断断续续讲出了她的故事:

原来,她的女儿在五年前和朋友去B市郊区玩,失足落水,被湍急的瀑布瞬间冲走,至今没有找到尸体,警察说,在那个情况下,女儿生还的可能性极低。女儿头七那天,屋里点的蜡烛灭了,主持白事的先生说,那是女儿的魂魄没找到家,不安宁,一直在外面游荡。

陆女士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听了这话,我得多心疼啊!我女儿连命都没了,还找不到家,她会不会被孤魂野鬼欺负了?她会不会随便跑到哪个空屋子去躲躲?于是我就找,每一个『凶宅』『鬼屋』都找,『闹鬼』越多的越好。这么些年,老伴不理解我,跟我离婚了;家里人以为我精神病,好端端地非要去住『鬼屋』;没一个人理解我,大伙都避之不及!可我就是太想我闺女了!我不想她没有家,我想再见她一眼,哪怕她是个鬼,哪怕她大半夜出来闹一闹,能让我看一眼,听听声也好啊……」

后来,陆女士在我们公司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鬼屋」,就去了其他房产中介,她管这个叫「碰运气」。我听了却唏嘘了许久,竟然有人管「遇鬼」叫「碰运气」。由于一直留着陆女士的微信,我也能从她的朋友圈中大概了解到她后续的发展。似乎,她一直没有「再见到」自己的女儿过,越来越多的人把她当成精神病,而她自己的精神似乎也真的要在不断的希望和失望中崩溃了。不止一次,我在深夜还能刷到她悲凉和哀伤的动态,言语里满满都是自责和绝望,我甚至担心她会想不开,哪一天寻了短见,可就真应了「鬼屋催人命」的谣言了!

之后,只要房地产行业举行什么推介会、交流会等等,作为「明星员工」的我,总要找机会跟其他公司的同行们报备一声陆女士的故事,拜托大家在行业里扩散她的消息,若是有天遇到她找「凶宅」,尽最大可能多给予一份耐心和理解。因为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失去了女儿的母亲的一点点期望而已。

去年年底,我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未婚夫是一家南方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员,与「房产」并没有多大关系。谈婚论嫁后,我决定为了爱情,和他搬去C市生活,于是结束了我在B市六年的房产中介人的生活。

离职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了门店的传奇——能把凶宅卖成香饽饽的人,必定不简单——以至于HR在培训新人的时候,都会把我做成的订单当做成功案例讲给他们听。我手上剩下的房屋,被经理打回数据库中,重新分配给其他销售,然而却没有人有我当初的勇气,敢于接下这些「不吉利」的房子。

看着公司里新来的小销售们一脸稚嫩的模样,还未摆脱校园里那种天真的勇气和畏惧,在分配房屋的时候,战战兢兢地祈祷自己能够拿到好资源,与我当年刚入行的时候如出一辙。临走的那天,领导让我作为「优秀员工」给新人讲几句话,我几度哽咽,甚至不愿离开。

可离开房地产业不久,我也通过新闻和群里的前同事们了解,自从国家开始着手开始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后,楼市的涨幅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倒退,炒房团们开始销声匿迹,人们的购房热情也开始消退,B市的房产中介同事们的生意不好做了,甚至一个门店两个月才卖出一套房,许多人计划着转行。

搬到C市后,有了丰富工作经验和良好业绩的我,很快在一家国产手机品牌公司找到了一份售后经理的工作。由于电话号码没换,我时不时还会接到一些小区、论坛、微信群里的老人或毕业生看到我之前发放的广告,而打来想咨询性价比之王——「凶宅」——的电话。

出于职业道德和对前公司的尊重,我都是直接把电话转给前同事,自己不再经手。奇怪的是,以前对这门生意无比热忱的我,如今到了局外人的位置,却讲不出一句话。人生的悲喜,又有谁能真的感同身受呢?渐渐地,我收到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少。而我也为了生活便利和工作原因,最终换掉了区号为B市开头的那个手机号码,与我的「凶宅」过往真正说了再见。

回想起我曾经的中介人生涯,他为我带来最多的,并非是财富和立足社会的销售技巧,而是对于人情冷暖的接纳和包容。「凶宅」其实只是个「住宅」,里面住着的不过是有着许多故事的千家万户。他们有悲喜、有无奈,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热忱和渴望,而我,如今正等着续写属于我自己的那一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YY资讯网 X3.2  © 2015-2020 YY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