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搜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osoyy.cc 奶奶接受采访 近日,一位72岁的徐奶奶陪读15年助自闭症孙子就业的故事,在自闭症圈内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19岁的森友是一名自闭症患者,和奶奶两人相依为命。如今也成了奶奶的“小暖男”。 奶奶接受了的采访,在镜头前娓娓道来15年的不易,脸上挂着微笑,她对记者说: 只有我们家长接纳自己的孩子,这个社会才会接纳我们的孩子。 今年7月森友已经顺利从一所技术学校毕业,获得了服装厂的正式工作。 艺术方面森友也是小有成绩,拿下了钢琴与吉他十级,2016年曾和郎朗同台演奏。 祖孙俩的故事在网上广为传播,奶奶希望所有自闭症孩子都能像森友一样有尊严的活着。 孩子确诊自闭症 不曾有过的崩溃时刻 2002年8月23日,森友来到了这个世界。 但没过几年,森友父母发现孩子叫了爸妈之后,就不说话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不分昼夜的哭闹,没有语言能力,最基本的叠词都不会说,严重时孩子的身体会抽搐。 最后父母带森友去看精神科医生,森友被确诊为典型的自闭症。 微电影:一个17次想要抛弃自闭症儿子的母亲内心的爱怨交织 现实生活中,自闭症的临床诊断其实是个难点,有的孩子就是性格独特,表现出与众不同,有的孩子可能是用症状掩盖真正的意图,达到不想上学或者其他目的。 建议家长去专业的精神科医院找医生确诊(擅长儿童青少年方向的医生更好),用仪器结合量表,并配合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分析来确诊孩子的症状,不要擅自评判孩子是否是自闭症。 尽管专业的临床诊断很难,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特征,应该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 1.交流障碍,例如孩子总是沉默不语,或者说话的声调很平,重复的说某些词句,语速很快或者很慢。 2.社交障碍,例如孩子不愿意跟他人互动,喜欢一个人待着,或者过度活跃的互动。 3.感觉功能障碍,例如孩子极度回避或者喜欢某种噪音(或单调的声音),强烈的味道,气味,肢体接触。对光线非常敏感。 4.刻板重复某个行为,例如孩子总是被某个想法或者动作“困住”。喜欢陀螺状或者排列状的物体。讨厌改变,面对计划改变或者常用的物品小时会总会大哭。自闭症儿童甚至有攻击性或者伤害自己。 5.独特的运动和情绪表达,例如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拍手,前后晃动,走路方式比较僵硬,手放在身体两侧不动,书写绘画吃力。情绪方面容易发脾气,表现出不知所措,行为表现比实际年龄更小。 韩国电影《空房间》:女主内心的孤独 很多家长在养育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煎熬往往大于快乐。 所以,当自闭症孩子无法以父母希望的样子成长,就很可能面临被抛弃。 对孩子的绝望,也让森友的母亲最后选择了离婚,父亲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看护孩子的重担就自然落到了奶奶身上。 自闭症孩子的艰难成长路 就这样15年间,森友的奶奶始终扮演着母亲的角色,虽然也曾有过很多个崩溃的时刻,但她从未放弃过这个孩子。 奶奶曾回忆道:“我一直在试图靠近森友了解他,但我们之间的交流很困难,虽然我最开始也做好了一些心理准备,但面对长久的感情付出却得不到回应的时候,还是很令人心碎。” 森友在服装厂工作,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是奶奶教会他的 今年19岁技校毕业的森友,身高一米八几智力却只有五六岁,虽然在服装厂打印一个牌子都需要一个月才能熟练,但是对于奶奶和森友来说,这已经算是“爱的奇迹”。 面对自闭症孩子,父母乃至所有家人确实需要付出数百倍的耐心。 过去,在森友四岁多的时候,奶奶带着他四处看病;现在,森友十九岁了,奶奶每天陪着他上班,在森友严重的时候需要提醒他吃镇定药物来缓解身心不适的症状。 不懂自闭症的奶奶甚至学习了自闭症的治疗方法,记了大量笔记。 为了培养他做事的专注度,让他学习吉他,钢琴,练习绘画。 奶奶在耐心地看森友画画 森友在哪,奶奶就在哪。 给予他最持久的陪伴和关爱,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不评价他。 书籍《游戏力2》里有一段关于自闭症孩子的描述甚是到位: 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之所以非常紧张,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大脑,而身边的世界又只是为普通大脑定制的。 一旦对自闭症的孩子有了“只有你成为什么样子才能被爱,要是不被接纳就无法被爱”的态度,那对孩子和父母来说是双重的心理创伤。 不是让自闭症孩子变成大多数正常人,而是认可自闭症孩子本来的样子,无条件地给予爱,才是拯救自闭症孩子最好的良药。 自闭症双胞胎 这本书的译者是一个儿童教育专家,他的双胞胎儿子都是自闭症患者,这位父亲刚开始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带孩子去做行为训练,但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这个父亲尝试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不再试图刻意地训练孩子什么,或者一定要教会他什么,给予孩子完全放松的环境,让孩子没有情绪压力,给孩子饱满的爱,允许孩子的一切。 和孩子一起游戏,仅仅去“看见”他,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接纳孩子最真实的部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越来越有力量。 花了十几年的努力,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精力,这对双胞胎终于考上了大学。 面对自闭症孩子, 家长可以做什么?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 “真正的心理学不会用针扎小孩看她蹦得有多高,不会搔痒看她笑得有多乐。” 心理学的任务,必须从她的整个生活方式,从她的心灵对经历的解释方式入手,而不是只去治疗一个病症或单一方面的问题。 很多父母对自闭症不够了解的情况下病急乱投医,往往让孩子接受语言训练时用劲过猛,也很容易产生“习得性的无助”。一次次不断失败的体验,最后让他们干脆放弃了努力。 一位母亲讲述治疗自闭症孩子的心酸 自闭症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必定是艰难的功课。 自闭症孩子的心理康复还是得从建立有效的亲子关系联结开始,孩子和世界的第一个联结通道是母亲,母亲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缺席,要给予孩子充足的陪伴,提高亲子相处的质量。 当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时,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病或有心理障碍的人”来对待。 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父爱或母爱匮乏,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很多孩子在患上自闭症之前都曾面临着“爱的缺席”,父母忙于事业,孩子跟着保姆或亲戚朋友长大。 TVB巅峰之作《创世纪》的主角陈锦鸿,早年因为忙于拍戏,没有精力照顾孩子,2岁时孩子被确诊为轻度自闭症,这对陈锦鸿来说打击很大,妻子也变得很憔悴。 影星陈锦鸿和他的自闭症儿子 最后他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拍完最后一部戏退出娱乐圈,从2011年到现在全部工作就是做一个好爸爸,用半年时间取得儿子的信任,用了3年的时间教会孩子上厕所。 他说这辈子最成功的角色就是孩子的爸! 对于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给予的尊重,爱和陪伴更有力量的。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每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或家人照顾这个孩子的价值,都不亚于获得诺贝尔大奖。 有了这份坚持和不放弃,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有可能迎来奇迹。 -END- 策划:素琪 作者:蝎子的瞳孔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