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办实事重在啃“硬骨头”

2021-12-14| 发布者: YY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要办实事、办好事、办成......
欧式三层农村自建房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要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让群众得实惠、夸政府、有信心,就必须敢于啃“硬骨头”。

  什么是“硬骨头”?就是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

  居者有其屋,让百姓“安居”更“乐居”就是“硬骨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能“改”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事。今年常州将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76个小区已基本完成;截至三季度,老旧住宅新装51部电梯投入使用,14部处于施工阶段,122部处于群众意见征求、手续办理工作等准备阶段。老旧小区改造,改到老百姓心坎上,越来越多老旧小区的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

  而让家住武进南河家园的小区居民张芳更欣喜的是,上月底,困扰了她11年的安置房产权证问题,终于有了着落。村里老宅拆迁,住上了崭新的楼房,却没拿到产权证的“红本”,始终是她和乡邻们的“心病”。如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大家终于可以“安居”“乐居”了。

  老旧小区改造关联千家万户,牵涉面广、治理环节多;安置房办证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存在问题复杂,这些都是“硬骨头”,而在养老、医疗、教育、交通、兜底保障、农村人居环境等问题上还有很多“硬骨头”。“硬骨头”是砝码,能称出为民办实事的诚意与成效。“硬骨头”是温度计,能量出群众的热度与温度。要不要碰硬“硬骨头”,检验的是初心与使命;敢不敢啃硬骨头,检验的是决心与意志;能不能啃下硬骨头,考验的是能力与水平。

  啃“硬骨头”就要埋头苦干。苦干,需要坚持“苦”字当头,意味着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民办实事是一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接力赛。容易的、皆大欢喜的事已经做了很多,好吃的“肉”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值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更需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与精神,勇于直面矛盾问题,敢于破冰破局,善于吃大苦耐大劳,真正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啃“硬骨头”就要真抓实干。找到“硬骨头”问题后,要拿出更多“硬核”举措。要坚持“小题”“大题”同做、“新疾”“旧疾”同治,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真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改、一项一项地过,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把“群众高不高兴、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作为办实事的唯一检验标准,真抓实干,确保办实事不走样、不打折、不变味,真正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啃“硬骨头”还要科学巧干。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就要用心干事、用脑干事。要坚持问需于民,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需求,集聚群众的聪明与智慧。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大家对道路、绿化、停车、下水管网、适老化改造等,提了不少建议和意见。改造方案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实事才能办得“叫座”又“叫好”。群众之事需要跟踪问效、长期坚持,不断健全完善民生实事票决制、民生项目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民生任务督查督办和科学考评机制等,只有精准施策、循序渐进,才能让所办之事走进群众心坎、落到群众心田。

  为民办实事,是一项长期事业,也是一种精神追求。这项事业,永远在路上;这种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拿出电影《长津湖》中杨根思烈士的三个“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以新作为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才能让群众的痛点越来越少,幸福感越来越强。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YY资讯网 X3.2  © 2015-2020 YY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