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邓小平晚年看纪录片,指着屏幕上的自己问道:这个人是谁啊?

2021-12-06| 发布者: YY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序章1996年年底,邓小平因为病情加剧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诊治,到1997年初他的病情暂时稳......
实习生 https://www.shsxjy.com/

序章

1996年年底,邓小平因为病情加剧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诊治,到1997年初他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

根据医生的嘱咐,卧床的邓小平只能休息,可老躺着也不是个事啊,家人和护士只能打开电视机,让邓小平看看电视,排遣一下无聊。

可巧,电视上正在播放纪录片《邓小平》,邓小平吃力地看着电视,可是晚期的帕金森病让他的眼睛看不清了。

他静静地看着屏幕,看着那闪动着的斑驳的光影,过了一会,他突然问人们:电视上那个人是谁啊?

这让气氛凝重的病房里突然有了一丝快活的情绪,医生笑了:“那就是您啊。”

家人们知道他有些耳背,就把纪录片里的旁白一句句复述给他听,邓小平听着听着,似乎自言自语般地说了一句:“他是个非常坚强的人。”

是的,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改变了中国和他的人民命运的人。

晚年邓小平阅读《体育报》

上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929年9月,暂时接替李宗仁、白崇禧治理广西、思想上倾向革命的俞作柏、李明瑞通电反蒋,但是由于俞、李的部下已经被蒋介石收买,反蒋行动很快失败。

蒋介石随即派遣部队大举进入广西,意图将反对他的势力和当地的共产党组织连根拔起,一时间黑云压城,气氛异常紧张。

当时只有25岁,却已经担任中共广西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化名邓斌)经过和张云逸,陈豪人、韦拔群等同志紧急磋商,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应当到国民党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就这样,他们带领约2000人的革命武装连夜离开广西省会南宁,转移到右江地区的重镇百色,1929年12月11日,百色城头一声枪响,一面镶有斧头镰刀图案的红旗冉冉升起,这就是震惊两广的“百色起义”。

次日,右江地区苏维埃政府和红七军成立,邓小平任红七军政治委员兼前委书记,革命浪潮很快席卷了右江15个县,红七军的兵力发展到上万人。

苏维埃政府在当地立即实施土地改革,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取消苛捐杂税,兴办小学和工农学校,主张男女平等、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和平共处,使得桂南气象一新。

广西的革命浪潮使得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大为惊恐,他们联合部分右倾的桂系军阀,一起向红七军猖狂进攻。

当时由张云逸在军事上负责的红七军在广西、贵州边界坚持游击战争近一年,1930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红七军主力北上进入中央苏区,并加入红三军团建制,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颗珍贵的火种。

领导百色起义时的邓小平

从1931年8月到1934年10月,邓小平一直在中央苏区地方工作,他坚定支持毛主席反“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并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参加了重新毛主席军事上领导地位的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秘书长,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岗位,除了敏锐的头脑,深刻的思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保密意识,大智大勇缺一不可,而这一岗位的“前任”是因为生病不能履职的周总理夫人邓颖超。

在遵义会议之前,邓小平曾经与当时军事上负总责的周总理有过深入交流,他旗帜鲜明地支持让毛主席出来指挥红军,这对周总理下定决心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爆发以后,日军很快就几乎占领了整个山西,时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根据毛主席“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带着几位同志前往晋西开辟根据地。

当时晋西兵荒马乱,国民党的地方官员纷纷逃亡,邓小平手下一没有人,二没有枪,却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收服了平遥和孝义两个县的地方武装和警察,拉起了一支几千人枪的“八路军晋西游击队”。

在晋西的出色表现坚定了毛主席对邓小平军事能力、组织能力的信心,1938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协助师长刘伯承开展工作。

人们都知道刘帅号称“军神”,指挥过的精彩战例不胜枚举,从129师上前线之后短短半年时间就打得山西的鬼子找不着北。

但更加不能忽视的是,刘帅的身后有一位得力的政委邓小平,1955年授衔,129师一共出了3位开国大将,18位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不计其数。

抗战时期的邓小平

比如著名的386旅整个班子:陈赓、王新亭、李聚奎、周希汉、王近山,不管是日本鬼子、国民党军还是“联合国军”都照打不误。

可是,不管你上了战场多能打,见了“邓政委”都得服服帖帖。1938年129师成立时一共4个团,而到了1940年“百团大战”时,129师除掉地方部队不算,光参战部队刘帅麾下就一共拉出了46个团!

促成129师阵容爆发式增长的,无疑是邓小平出色的政治能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到了1940年下半年,整个华北除了几个大城市,到处都是八路军129师实际控制的地盘。

由于129师对鬼子的威胁实在太大,1941年5月冈村宁次发动“五一大扫荡”,就是奔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来的。

然而鬼子和伪军付出了42万多人被歼灭的巨大代价,最终换来的却是深陷抗日军民的汪洋大海中,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已经恢复到80多个县,30多万正规军和40多万民兵武装的庞大规模。

可以说,如果没有129师开辟的晋冀鲁豫根据地,1945年末中央组织十万大军闯关东几乎是不可能的。

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蠢蠢欲动,内战一触即发,蒋介石授意阎锡山首先在山西河北发起挑衅,结果一败于上党,二败于邯郸,国民党以数倍于解放军的兵力,却被刘邓收拾得满地找牙。

打不过,那只能谈呗,国民党第31集团军司令王仲廉设下鸿门宴,请刘帅到31集团军司令部“谈判”。

解放战争时期朱总司令与刘伯承、邓小平在一起

等到刘帅起身告辞时,王仲廉却凶相毕露,企图命令手下扣留刘帅。

没想到刘帅淡定地说:“你们扣我是没用的,129师还有邓政委在,他比我更能打。”

王仲廉毕竟是抗战名将,虽然骄横自负人却不傻,一想“刘邓”名震天下,邓小平能与刘伯承齐名,自然是非同小可的厉害角色,再想想阎锡山那种角色一样被刘邓打得没脾气,真要动手31集团军又能扛多久?无可奈何只好礼送刘帅出境。

随后,邓小平协助刘帅大战定陶,活捉了整编第3师师长赵锡田,首开解放战争中全歼国民党整编师的记录,迫使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黯然下课。

然后血战羊山,把据守坚固工事的国民党整66师从几十万大军的阵列中挖出来一口一口吃掉了,还没等蒋介石反应过来,晋冀鲁豫野战军就渡黄河南下,开始挺进大别山。

这一仗是刘邓大军成立以来最困难的,因为是彻底的无后方作战,前有黄河、淮河、黄泛区天险拦路,后有国民党数十个旅围追堵截,刘邓大军扔掉了几乎所有重装备,硬是把蒋介石33个整编旅拖进了大别山。

刘邓落子大别山,把战线从黄河推到长江,这一下解放战争满盘皆活。更绝的是,刘邓大军不仅打进了大别山,过了没半年又打出来了。

而且一出来就在淮海战场拖住了国民党最精锐的黄维兵团。

淮海战场一幕

黄维兵团是以陈诚“土木系”起家的第18军为骨干,配以另外3个军和快速纵队,不要说坦克和装甲车,就一个师的榴弹炮数量比刘邓全军的都多。

但是,刘邓毫不迟疑地接下了这个任务。邓小平战前斩钉截铁地给各纵队司令员、政委打气动员说:“淮海战役,我们中原野战军就是打光了,其他部队取得最后胜利,那也是值得的!”

刘邓指挥中原野战军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血战五天,把黄维死死拖在浍河北岸,并在混战中奇迹般地实现了反包围。

在南京的蒋介石至死都没有搞明白,重武器和弹药奇缺,如同叫花子跟龙王比宝一样的刘邓是怎样包围并吃掉了黄维的。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赋予临机专断全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五巨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也就是所有战役指挥决策最后由邓小平决定。

从1942年9月担任中共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到北方局代理书记,到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再到后来的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从来都是“一把手”,在“军队听党指挥”的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担任区域性的党、政、军总负责人。

1949年4月21日,作为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统一指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摧枯拉朽般击溃70万国民党军队的抵抗,于4月23日解放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仅仅半年之后,由邓小平领衔的中共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又发起解放大西南战役,从11月1日二野翻越三峡天险到12月27日解放成都,仅仅57天,蒋介石部署在西南的一百多万反动军队即灰飞烟灭。

二野解放成都

随后,二野麾下的第18军在张国华将军带领下进入西藏,于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

不到四年时间,邓小平与刘帅指挥二野将士从祖国的黄海之滨、泰山脚下一直打到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下,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下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解放后,毛主席在回顾邓小平的功绩时曾经中肯地说:“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打得很好,有战功!”

1955年9月解放军全军大评衔,总干部部长罗荣桓向周总理报告,拟授予朱总司令等1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而邓小平赫然名列第七。

根据毛主席“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参与授衔”的意见,虽然已经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但邓小平还是提出“不授予我军衔为好”。

于是在最终授衔的结果中,我们就看到了“十大元帅”。

但是,毛主席对邓小平的政治能力、军事能力始终都是十分认可的。他曾经多次评价说:“邓小平看起来是小个子,说话温和得很,可别小看他,内子里可是个钢铁公司哩!”

1976年,周总理、朱总司令、毛主席三位伟人先后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但此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却错综复杂,环环相扣。

邓小平与周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

在我国内部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总而言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任务实实在在地摆在党和政府面前。

然而,冷战时期多变的外部环境却牵制了国家巨大的精力和资源。北边的苏联和南边的越南看到毛主席等领袖陆续去世,以为有机可乘,便开始加紧联合,从南北两个方向向我们步步紧逼。

由于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徘徊观望,中美建交一拖再拖,新中国与西方的沟通大门还没有完全打开,这样,中国发展经济和工业所急需的技术、资本、人才就不能顺畅地引入。

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祖国统一大业努力了二十七年但壮志未酬,他们遗留下的事业必须有人推动完成。

此时此刻,中国需要一位有大魄力、大智慧的人物,带领九亿多人民走出一条通向繁荣、富强、和平与安宁的崭新道路。

在叶剑英、陈云、王震等老革命家的推荐下,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在法国、在美国、在日本,邓小平考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法国的飞机工厂、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日本的新干线让他印象深刻。

中国真的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们等不起!

1978年邓小平考察日本千叶钢铁厂

小平复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被废除了十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8月3日,他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向与会的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询问振兴高等教育的方略。

当年31岁,还在中国科技大学当老师的温元凯鼓起勇气,向邓小平提出了16个字的建议:“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会场顿时沉默了下来,所有人都在看邓小平的反应。

没想到邓小平当场拍板说:“温元凯同志,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

这一年的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一个月后,570万考生走进了阔别十多年的高考考场。

此时,对美国总统卡特、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越南总书记黎笋来说,真正的对手出现了。

仅仅在复出一个月后,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并会见邓小平,骄傲的美国国务卿希望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做一笔交易,即新中国能够允许美国继续保持和台湾的“特殊关系”。

没想到,邓小平不仅丝毫没有让步,反而进一步明确美国与中国建交的条件是“断交、撤军、废约”,否则,没有人求着美国建交。

此时,被苏联方面在亚太、非洲、欧洲的一系列进攻性操作折腾得焦头烂额的福特政府已经没有了和中国继续讨价还价的能力。

1978年11月3日,苏联政府和越南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苏联开始公开支持越南在中南半岛的扩张行动。

深知苏联的势力一旦深入东南亚,将会对美国的亚洲存在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卡特坐不住了,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

邓小平访美时接受牛仔赠送的帽子

随后,勃列日涅夫发现邓小平把美国这张牌打在了自己桌上。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访美,20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长期在边界蚕食挑衅的越南军队发起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迅雷不及掩耳般的攻势令越南方面猝不及防,更令苏方大吃一惊,而在苏军还没有来得及采取真正行动之前战争就结束了,越南吞并老挝和柬埔寨,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野心被彻底粉碎。

不甘心失败的苏联很快又跟了一张牌:1979年12月,苏联派兵入侵阿富汗,这一招既在中国西北插了一根钉子,又向东威胁美国的中东布局。

结果勃列日涅夫万万没想到,强大的苏联军队竟然面对武器落后的阿富汗游击队一筹莫展,陷入泥潭。

更加神奇的是,在阿富汗南面的巴基斯坦和中国建立了钢铁一般的互助关系,而大批美国提供的装备和资金则通过巴基斯坦源源不断地流入阿富汗。

被中国打得元气大伤的越南嗷嗷待哺,为了维持对柬埔寨的入侵急需苏联提供军事装备和重建资金,那边厢,苏联在埃塞俄比亚、安哥拉与美国展开代理人战争,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同时在五个战场和中美博弈的苏联很快顶不住了,1982年3月24日,已经病入膏肓的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

这时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里根为了讨好右翼的国会议员们,竟然批准了一大笔对台湾的军售,而很快他就接到了中国外交部公开回应塔什干讲话的消息。

这一击立即把里根拉回了现实,1982年8月17日,中美签订了“三个联合公报”中的“八一七公报”,美国承诺将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对台湾出售武器。

1984年里根访华

“八一七公报”签订后一个月,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访华,想借着在马岛战争中获胜的余威压迫中国政府让步,让英国保留对香港的治权。

对此,邓小平只是风轻云淡地说道:“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的日子都已经完蛋多少年了,怎么可能再让你保留殖民时代的印记?

邓小平的话,说出了十亿人民的心声,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对于从25岁开始就见惯了枪林弹雨、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散发着一种刚毅气场的邓小平,习惯于搞议会政治的那些西方政客们还真不是对手。

1984年4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前夕,邓小平专门批示:“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

5月25日,他对大批香港、澳门和外国记者说:“中国政府在香港要驻军的,既然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如果连这一点权利都没有,那还叫中国领土?”

随着苏联从边境撤离百万大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苏与中越关系先后恢复正常化,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老山轮战期间的解放军炮兵

与之相对应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把党和国家的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的伟大决策、1985年开始的百万大裁军,和邓小平拍板主导下的加速改革。

一批批经济特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座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次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继毛主席、周总理之后,邓小平为新中国缔造了四十多年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使得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科技和工业实力。

1992年,他又以接近九十岁的高龄南巡,为改革开放事业最后再加一把劲,在广州、在深圳,看到到处兴旺发达的景象,他放心地笑了。

深圳之后是上海,上海的机遇是浦东。

1994年,邓小平最后一次勉励上海领导同志说:“上海的工作做得很好,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

从1977年开始,已经古稀之年的邓小平又为了民族的富强和国家的振兴整整奋斗了15年,明确并带领全国人民破解了时代的难题。可以说,他超额地完成了历史交给他的任务。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在他的身后,是一个自信、强大、日新月异的中国。

1980年代初他为自己的文集做序时,他深情地落笔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这句话,至今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南巡期间的邓小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YY资讯网 X3.2  © 2015-2020 YY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