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浙大/北大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发现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基因位点

2021-11-03| 发布者: YY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撰文|王聪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动物会与同性个体发生性行为。同性性行为(SSB)已经在1500多种动物中被观......
网站建设

撰文|王聪

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动物会与同性个体发生性行为。同性性行为(SSB)已经在1500多种动物中被观察到,既包括低等动物如线虫、海星、豆娘、蛇等等,也包括蝙蝠等哺乳动物,以及灵长类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

早在2001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统计研究显示,有2%-6%的男性为同性恋。而一项基于双胞胎的研究则表明男性的性取向与遗传有关,具体来说,遗传因素在男性性取向中占比60%。

上述研究表明,男性同性恋并不罕见,然而,由于同性恋研究容易引起舆论争议,且与基因的关系很复杂,因此该领域研究一直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而且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欧洲和美国人群,这难以揭示人类性取向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021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毅教授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岳伟华教授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在CellDiscovery期刊发表了题为:DiscoveryofnewgeneticlociformalesexualorientationinHanpopulation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通过对汉族男性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发现了两个与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的遗传位点——FMR1NB基因rs17320865位点和ZNF536基因rs7259428位点,并通过进一步人体和动物实验验证了这两个位点与性取向的相关性。

为了揭示汉族男性性取向与遗传基因之间的关联,研究团队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第一阶段是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科招募了522名同性恋男性,从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招募了1294名异性恋男性。第二阶段是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科招募了957名同性恋男性,从浙江省多个疾病控制中心招募了2043名异性恋男性。对这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

通过对这两个阶段汉族男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研究团队确定了2个与男性性取向一致的遗传位点,分别是FMR1NB基因rs17320865位点和ZNF536基因rs7259428位点。

然后,研究团队将这些汉族男性(4791人)与欧洲男性(408995人)进行了全基因组荟萃分析,发现了3个与男性同性性行为有关的基因位点:SLC8A1基因rs9677294位点、LOC145783的rs2414487位点、MDFIC基因的rs2106525位点。

接下来,研究团队使用了荷兰脑库(NBB)的尸检材料来进一步验证对ZNF536基因的发现。下丘脑与性行为密切相关,而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SCN)与同性恋有关,对该区域的免疫组化染色表明,同性恋者的视交叉上核(SCN)中ZNF536基因表达量更低。

最后,研究团队还对FMR1NB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敲除FMR1NB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明显的同性恋偏好,且FMR1NB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在血清素、多巴胺和炎症通路的表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有研究表明这些通路与性取向有关。

整体研究流程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通过对汉族男性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发现了两个与汉族男性同性恋相关的遗传位点,进一步人体和动物实验验证了这两个基因与性取向的相关性。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1-00341-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YY资讯网 X3.2  © 2015-2020 YY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