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0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6080tv.org 来源|知著网 「同样是对一件事情的模仿和学习,为何我们乐于看到会做饭的3岁娃娃、天才般的4岁琴童,却对爱美妆的5岁儿童感到担忧?」 “刚过完5岁生日,化个纯欲蜜桃妆。” 当这句话从一个长相稚嫩却装扮成熟的小女孩口中说出来时,你的第一反应是可爱,还是不适? 最近,社交媒体平台上美妆博主低龄化的现象被央媒点名批评。 批评声认为,儿童美妆博主背后是商家、平台乃至父母等成年人在利益驱动下的助推。这种风潮不仅会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审美,反而容易激起攀比心理和容貌焦虑,甚至让儿童沦为软色情的工具。 新华社评论 实际上,儿童美妆博主并非新鲜事。一两年前,一批小学生美妆博主就曾被当作笑料围观而走红。 小学生美妆视频 如今,这些稚嫩中二的小学生美妆视频和被批评的成人化儿童美妆视频一起,均已被平台清除。社交平台上仍然可见的,多是一些记录孩子使用儿童化妆品的亲子类视频。 小红书上的相关视频 不过,在一些人反对美妆低龄化的同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爱美是人的天性”,儿童爱美也无可厚非。况且在儿童和成人世界分野并不清晰的当下,儿童对于成人世界的模仿更是无法避免。 在儿童化妆是否合适的争论之下,更值得思考的或许是:即便我们将儿童化妆理解为更偏向游戏属性的模仿,为何依然担心它会破坏儿童的纯洁性?在爱美之外,儿童化妆还意味着什么? 01 当儿童开始化妆: 一场关于美的模仿游戏 儿童化妆并不是奇闻,相反,它或许是你我都曾有过的经历。 很多人都坦承,自己曾在童年时期偷用过妈妈的化妆品,学着大人的样子涂脂抹粉,对着镜子傻傻地臭美。 对于儿童来说,学着大人化妆或许包含着对美的懵懂认知,但更多还是一种和过家家类似的模仿游戏。 在过去,这是一种后台行为——它常常需要避开大人的注意,以及在事后自我保密。 “熊孩子”偷偷化妆 而在短视频时代,接触到美妆视频的儿童所能模仿的,除了化妆这一行为本身,还有关于职业角色的扮演——如何表现得像一名美妆博主。 在媒介的影响以及商业的助推下,儿童化妆也从后台转移到前台,儿童美妆博主随之涌现。 不过,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种游戏性的模仿,而非实用性的装扮。 纵观社交平台上的儿童美妆博主,其实也能细分出不同类型。 第一种是带有明显商业运作痕迹的儿童美妆博主,几乎都为幼龄女孩。 新华社视频截图 在视频中,她们化妆的动作和面对镜头的表达几乎与成人无异,不仅不乏“精致女孩都应该用”这样的带货话术,甚至还有“纯欲蜜桃妆”这种少儿不宜的软色情语言。 这也正是被央媒点名批评、引起公众不满的一类,但人们指责的并非是在镜头前表演的儿童,而是将她们推到台前作为吸金工具的成年人。 第二种则是常常出现在“晒娃”视频中的儿童美妆博主,也多为幼龄女孩。 由家长发布的儿童美妆视频 但这类内容几乎没有商业目的,更像是家长对孩童游戏行为的记录。视频中的儿童没有成人化的装扮和表达,化妆的游戏属性更加突出,相关评论中也多是对儿童天真可爱的夸赞。 网友评论 相比起第一种,这种儿童美妆博主对于成人的模仿程度似乎恰到好处——化妆不是强装成熟的成人行为,反而是能展现纯真可爱的儿童游戏。 第三种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小学生美妆博主,也几乎都是女孩。 b站上的小学生化妆视频 相较前两类“幼龄美妆儿童”,小学生美妆博主具有更强的能动性和自主意识,对于她们而言,化妆的游戏性有所弱化,但因模仿效果拙劣,模仿痕迹也尤其明显,她们也因此一度成为网络奇观。 讽刺的是,这些不羞于闯入成人世界的小学生美妆博主并未得到理想中的善意回馈。 成人博主#跟着小学生学化妆# 她们那些本就模仿自成人美妆博主却并不纯熟的化妆手法,又反过来被成人美妆博主争相模仿,在颠倒错位中被放大,最终沦为笑料。 02 化妆=早熟? 化妆品中的性与性别 实际上,儿童对于成人的模仿行为不止化妆这一件,也并非所有的模仿行为都会像化妆一样引起争议。 学着大人的语气训话,在酒桌上说祝酒词,自称与异性小朋友谈恋爱……有时候,一些故作成熟的小大人形象是受到成年人欢迎的,甚至能招来“可爱机灵”的夸奖。 而当一些儿童在诸如琴棋书画甚至家务劳动中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优异表现时,收到的往往也是“天才”、“懂事”的称赞。 #3岁男孩做饭#得到网友称赞 相比之下,儿童化妆引起的,却常常是对孩子“早熟”的警惕。 问题就在于,同样是对一件事情的模仿和学习,为何我们乐于看到会做饭的3岁娃娃、天才般的4岁琴童,却对爱美妆的5岁儿童感到担忧,即便后者也不过把化妆当成是一场模仿游戏? 显然,化妆是一件“只属于大人”的事情。 儿童化妆之所以能引起争议,除了与儿童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化妆的消费属性有关——前者会危害儿童的健康,后者容易让儿童形成攀比心理; 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化妆是一件与性和性别挂钩的事情,因而也就需要明确划出一条儿童与成人之间的隔离线。 新华社视频截图 首先,化妆无疑是高度性别化的。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美妆不仅是女性提升外貌的日常手段,也是一种独属于女性的性别操演,女性在化妆中反复确认着对性别身份的归属和认同。 也正因如此,男童化妆又会引起另外一层的忧虑——化妆与单一性别的捆绑容易导致男童的性别身份认同的错位。 其次,不同于男性的是,女性的装扮向来都是被性化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模仿大人的成熟化装扮,女孩穿着露肩装和短裙会有软色情的味道,而男孩打领带穿西装却不会让人感到不适。 只要化妆意味着“变美”,它也就不只是“变美”这么简单。 当我们对化妆的理解还不能完全脱离男性主义的框架,即便是成年女性都还在为化妆到底是愉悦自己还是迎合男性凝视而困惑和争论时,儿童(尤其是女童)化妆当然会被认为是值得警惕的。 人们担心,当对化妆扮美的模仿先于“为何化妆”的思考出现在儿童世界中,这也可能让单一的审美模版、浅薄的性别认知以及颜值崇拜、容貌焦虑等观念和心态在儿童心里撒下有毒的种子。 03 “天真纯洁的童年”: 孩童本性还是成人想象? 正是由于化妆与性和性别的相关性,儿童美妆引发了人们对于儿童“早熟”的担忧。 这里的“早熟”主要是指过早形成性意识,其背后的逻辑是,儿童应当是天真纯洁的,而性意识作为成人世界的秘密、儿童世界的禁忌,显然是与之相悖的。 有意思的是,关于“成熟”的这套话语将儿童的成长比喻为了一个如瓜熟蒂落般自然的过程,这看似很有道理,因为人虽然是社会性动物,也仍有生物性的一面。 但“成熟”话语的蒙蔽性就在于,它用自然的比喻掩盖了人的社会化过程。 这套话语对应着的,是对儿童心智本质主义的理解:儿童的本性就是天真烂漫的。 然而,问题就在于,一旦进入社会化过程,即便是童真的天性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天真并不是儿童心智的底色,而只是一个起点。 新华社视频截图 由此看来,与其说天真烂漫是孩童本性,不如说它也包含了成人的美好愿望,这更像是一种不现实的想象,也是对于儿童的社会规范。 我们不希望儿童过早形成性意识、被容貌焦虑困扰、受到消费主义影响,因此作为成人的我们高度赞扬孩童的自然美,反对他们涂脂抹粉、崇拜颜值、爱慕虚荣。 可是,当视频媒介的发展使得儿童和孩子之间的文化鸿沟日渐缩小,将成人世界的“秘密”铺开在儿童眼前;当商业投资者逆行于主流价值观,依然将儿童颜值消费视为一块沃土,化妆的“早熟”儿童就依然不会减少。 市面上在售的儿童化妆品 即便我们乐观地认为童年不会完全消逝,儿童和成人世界之间仍然存在模糊的分野,那么,诸如性意识、容貌焦虑、消费主义等成人话题也依然是儿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既然我们深知儿童的纯真终将褪去,维持儿童世界的绝对单纯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相反,如何引导儿童以合适的节奏和姿态走近成人世界,才更值得思考。 纵使儿童美妆博主的风潮已从社交平台上消失,现实生活中依然会有好奇的孩子在成人的梳妆台前跃跃欲试。 而看似只与扮美有关、实则承载了成人世界中许多复杂观念的化妆,或许在“妈见打”之外,还能成为一个开启严肃教育的契机。 (图片来自网络)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