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龙永图:中美经济实力还有很大差距,要有紧迫感危机感

2021-09-02| 发布者: YY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毛主席曾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秉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气魄。的......
一百零八 https://m.touzitop.com/xmzl/5212.html

  伟大的革命导师毛主席曾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秉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气魄。

  的确,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迎战困难挫折,创造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试想一下,一个天天焦虑叹息,走路蔫头耷拉脑的悲观主义者,又怎会努力拼搏?

  但同时,“过犹不及,凡事一分为二”,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论点:过度的自信会蜕变为自负,而没有自知之明的“自我陶醉”,同样要栽跟头。社会生活如此,国家间交往亦然。

  在当前的国际交往,尤其“博弈正酣”的中美关系之中,我们当然要充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我也必须时时牢记警醒,“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换言之,我们要在肯定自身成绩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本国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既要避免自高自傲,又要防止被他国“捧杀”。对此,久经国际风云洗礼的龙永图先生,就曾发出忠告:“中美经济实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对此要有紧迫感危机感”。

  龙永图

  一、近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动态探析

  和我们中国类似,美国经济发展的地域间差异,也十分显著。当前美国的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其中,中西部是美国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生产基地。而东南部则以医药卫生、旅游休闲产业闻名于世。

  在美国诸多大城市中,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是美国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其中纽约更是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魔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经济社会风貌可谓是“改天换地”。

  然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和仅有的“超级大国”美国,还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我们首先从历史的视角,简要梳理一下美国近代经济的发迹和繁荣的历程。

  众所周知,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西方资本主义野蛮侵略扩张史——欧美国家通过在广大亚非拉建立殖民统治,掠夺财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同样,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上帝选民”,美国的繁荣兴起也离不开战争和侵略。

  前殖民地时期,整个美洲大陆都是“印第安人”、“伊洛魁人”的居住地。这些居民基本停留在“农业文明”甚至“采集渔猎文明”的时代,其经济部门以农业和畜牧业等为主。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一批欧洲“清教徒”,乘坐着“五月花”号来到了北美大陆。

  他们开始用来自欧洲的工业品,与当地土著进行货物贸易,从而开启了美洲大陆“国际货物贸易”的先河。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液”,贪婪无度的资本家,自然不会满足于正常的商品交易。

  他们对着这片大陆原有的主人举起了屠刀,侵占了他们的土地。然后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在美洲大陆起了大型的农场牧场,从广大奴隶身上“敲骨吸髓”,牟取暴利。

  1776年正式成立之后的美国,则是通过宪法的形式,把原有的13个殖民地,联通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从而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例如,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最高建立和完善了“国债制度”,在为国家建设和工业发展筹集资本的同时,建立了强大的“国家信用”。

  1791年汉密尔顿从国会得到特许,成立了“美国第一银行”(美国中央银行的前身),从而为美国日后建立全球金融霸权,奠定了制度基础。对此,龙永图先生谈到:

  “百年以来,美国都是世界资本主义文明的代表。这个国家自建国以来,起码在表面上,一直倡导和秉持资本开放和自由原则。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美国人对于资本的理解和控制,可谓是炉火纯青。尤其在金融创新方面,美国一直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又使得美国经济如虎添翼”。

  二、中美在企业发展层面的巨大差距

  众所周知,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国家间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是国家间经济实力差距的缩影。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冲破了两大制度的藩篱席卷世界。中国企业也在深入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飞速发展。

  在1996-2020年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增加了30倍有余,营业收入更是增长了近200倍。现阶段,中国新增上榜企业与排名上升速度,已经都超越了美国。中国已然跃升为全球拥有大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尤以互联网企业发展最为迅猛。

  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存在严重的“大而不强,泛而不精”的弊端。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严重不均衡。其中以能源、化工、金融、通信、建筑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一家独大”。高精尖制造业发展欠缺,信息技术虽发展迅猛,但基础核心领域力量薄弱(以芯片、光刻机为代表)。

  就世界分工而言,即便中国的大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仍处相对中低端的劣势地位。

  具体来看,我国的能源化工(以“三桶油”为代表)、银行金融(以“四大行”为代表)企业上榜数量,占中国总上榜企业数量的25%,远高于美国的13%;

  但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国上榜的的制药企业仅有两家,而美国则有20家,占该行业全部上榜企业总数的53%,即便欧洲、日本、新加坡、巴西均等国的上榜企业数量,都高于我国;

  在信息技术领域,这种差距就更为显著:中国上榜12家,但都是互联网服务和零售业(以“某宝”为典型代表)为主。而美国上榜15家,涵盖了微软、IBM等,掌握核心科技的行业巨头。

  第二,中国大型企业的地域分布严重失衡。“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一家独大”,中西部的民营经济发展缓慢。

  130余家上榜中国企业中,总部设在北京的有56家(绝大部分都是“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央企),上海、深圳、中国香港各7家,杭州4家,广州3家,其它城市均不可“望其项背”。

  相比之下,全世界拥有“500强”企业最多的几个城市,分别为北京(56家)、东京(38家)、巴黎(18家)、纽约(15家)。总体而言,欧美国家的大企业,在全国较为分散,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自然更强一些。

  第三,中国上榜企业,呈现出显著的“国企强民企弱”特点。国企上榜数量占中国企业上榜总数的68%,其中直属于“国资委”的企业有48家,归财政部管辖的有12家,归地方政府管辖的有27家。

  其中,国有企业近十年平均年收入和利润额,分别为732.5亿美元和38亿美元,远高于民营企业。但上榜民营企业的利润率为6.5%。高于国有企业的4.8%。

  再就行业分布情况看,国有企业主要把控着能源、电力、银行、矿产、工程等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保险、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产业。

  第四,中国大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明显逊色于美国。上榜的中国企业的总利润和年平均利润,均不足美国的60%。

  中国员工利润创造的平均值仅为美国的45%,净资产收益率相当于美国的66%。2012年中国上榜“500强”企业的平均雇员规模为18万人,人均创造财富34万美元,人均利润2万美元;

  相比而言,美国同类型企业平均雇用员工13.9万人,人均创造财富56万美元,人均利润4.5万美元。即使在全球范围内看,我国企业的“造富能力”,也有待加强:2019年中国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37亿美元,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3亿美元)。

  正如当年国家某位领导人,在视察能源产业时,所谈到的:“中石油上市前有150万人大庆油田就有28万人,而埃克森公司全球只有12万人。你不减人,怎么同人家去竞争”?

  在产业结构层面,我国上榜大企业的盈利重点,主要集中于具有政策优势及垄断地位的行业。例如,少数几个国有银行取得的利润,竟然占到了整个银行业的48.5%,其平均利润是其它企业的10倍,是美国银行业的1.5倍。

  但非银行业平均利润,仅相当于美国的37%。信息技术与服务业,仅相当于美国的31.3%。对此,龙永图先生不无担忧地警告道:

  “那种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观点既是错误的,又是危险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而且在一些领域成果显著。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清自己同世界顶尖国家之间的客观差距”。

  三、中美在高端科技领域的巨大差距

  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就包括军事实力、经济体量、科技水平、和地缘优势。而在工业文明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包括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尖端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能力,也包括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对此,龙永图先生一针见血地点明:

  “高新科技,一直是美国最具有战略优势的领域。凭借着诱人的薪资水平、相关配套的、成熟的制度,美国能够源源不断地吸纳全世界优秀人才为其所用。从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均发生在美国,资本聚集于此,科技创新源动力充足,人才济济,这才是美国能够获得持续的高科技技术的根本原因所在”。

  具体来看,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领域“数字技术”为例。整个20世纪几乎所有的数字领域关键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阿帕网、微处理器、移动电话、私人电脑、万维网等,都诞生于美国。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数字信息科技继续引领全球风骚。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数字前沿技术发展指数”显示,美国、瑞士和英国分居前三位,我们中国仅居25位。

  2020年全球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15家半导体企业中,美国一国就独揽了8家,而我国仅有台湾省的“台积电”和“联发科”两家上榜。诚然,经过几十年的追赶超越,我们国家在数字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依然和欧美国家差距巨大。

  除了在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领域的差距外,我国在电子数字领域的“理念创新”,同样落后于美国。

  例如,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核心理念,均由美国人首创。

  在这些领域,我们国家对世界的贡献,也仅有“互联网+”等少数几个概念。即便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移动支付”的大繁荣,所依靠的更多也是我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而非数字技术的创新。

  在国际化程度领域,中美企业之间同样差距显著。美国的科技企业都是大型跨国公司,国际化水平较高。美国企业平均有36.5%的收入来自美国之外,其中科技行业国际收入占比最高,达到56.86%。

  在美国的五大数字科技企业中,“苹果”、“脸书”(Facebook)和“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三家的国际收入占比均超过一半,微软接近一半,最低的亚马逊也有27%。即使一些新兴企业,国际化发展成就也是可圈可点。

  比如,金融科技独角兽“Spoton”成立仅有4年,但业务已拓展到欧美亚三大洲。而我国的同类型企业的消费市场,则主要是中国国内。

  在“十大互联网巨头企业”中,只有小米公司得的国际化战略做的比较成功,其2020年的国际营收占其总收入的50%,完全可以媲美美国同段位企业。但其它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则有些差强人意。

  即便两大“魁首”企业腾讯和阿里巴巴,2020财年的国际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依然不过7%。

  一众实力雄厚的高科技产业,再加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等等,享誉世界的名校,共同构成了美国科技实力长期领先世界的支柱根基,这就是美国经济保持“衰而不败”的根本原因。

  更为严重的事,拜登上台之后,一直狂妄地叫嚣着,要在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2021年的6月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所谓的《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

  该法案声称:“政府要向美国技术、科学和研究领域投资逾2000亿美元,强调通过战略、经济、外交、科技等手段同中国开展竞争,以全面对抗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两国未来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和冲突,将会愈发激烈,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更是要做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准备,积极进取,为祖国的强盛与复兴,贡献智力支持。

  当然,我们还必须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奋斗了40余年。我们用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了古老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

  但作为一个领土近千万平方公里,人口逾14亿的“复杂混合体”,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憾。

  仅以经济发展程度分析,中国就是当今世界的“缩影”——我们既有可以比肩欧美“CBD”的北、上、广、深,也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情况类似的中西部诸省,甚至在一些边缘省份也不乏贫困落后地区。

  社会主义的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公民,我们国家在促进地域均衡发展,消除贫困方面创造了“人间奇迹”。但民族复兴的“千里征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看到自己的成绩,更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继续埋头苦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四,结束语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前几年国内某“Top2”高校,一个知名学者搞出的“开创性”研究:“中国现今的六大实力发展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时期”。

  这位教授先生还在书中列举了许多证据——就经济实力而言,中国的购买力是美国的1.15倍,世界第一;就科技水平而言,中国是美国的1.31倍,世界第一;在综合国力方面,中国是美国的1.36倍,世界第一。

  至于”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更是碾压美国。

  这位老师论断的是非正误,我们暂且不论。但真正的爱国爱民,是要努力进取,为自己的民族增光添彩。很简单的道理:唯有踏实苦干,才能兴国安邦。而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积极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优秀民族。

  在处理中美关系中,我们更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冷静沉着。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不要受到国内外错误舆论导向的侵扰。只有充分认清中美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我们才能清晰确定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精准发力,事半功倍。

  五、参考文献

  [1](美国)艾伦·格林斯潘、(美国)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著,束宇等译:《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

  [2]张明、魏伟、陈骁:《五大增长极——双循环格局下的城市群与一体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冯旺舟、肖银洁:《超越修昔底德陷阱还是实现帕累托最优?——论习近平的国家利益观及其现实启示》,载《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4]杨光斌:《世界秩序正处于大变革之中,如何认识世界秩序,中国与世界关系史给人很多启示——重塑世界秩序观》,载《理论研究导报》,2021年第4期。

  [5]王金波:《制度距离、文化差异与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权力因素——基于1980~2018年美国对外贸易争端数据的定量研究》,载《当代亚太》,2020年第2期。

  [6]王树森、李钢:《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经济发展差距的基本判断——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载《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7]温嘉瑜:《中美两国湾区竞争力比较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比较为例》,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暨南大学外交学系,2020年6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YY资讯网 X3.2  © 2015-2020 YY资讯网版权所有